成为它的常客

2021-09-25 Views 随笔1107字4 min read
featureimg

常,是一种永恒,是持续、平衡、悠扬、晴朗,是安全感。
客,是一种隔绝,是独立、分寸、疏离、自由,是另一种安全感。

好久没有拿起实体书认认真真地看过,数字化时代带给我们极大地便利也占据了我们极大地时间,看书逐渐成为一种奢侈。我也如此。
好久没买书的我,最近处于某种粉丝心理买了秦昊的摄影集《常客》,久违的实体阅读让我重拾了阅读带给我的喜悦与满足。
其实《常客》中的大部分是秦昊的摄影作品,开篇有一些文字性的叙述,;附赠的小册是他的摄影手记,我觉得更像是有配图的日记。
不知道是增添了偶像滤镜还是什么,看到他书写的文字,看到他划掉的笔画,看到他用胶带粘贴的照片,仿佛你就像是他的一个好友,向你娓娓道来他在17年国庆在重庆“旅行”发生的故事。
秦昊的字并没有很好看,也说不上工整,但很真实,就像是高中同班某一男生的字体;胶片中的秦昊也不像舞台上那般光鲜亮丽,偶尔搞怪无厘头,就像是被你曾经嫌弃的幼稚的高中男生;秦昊的拍摄我看不太懂,角度、光线、构图我都有些看不太懂,但那是他眼中的重庆,也为我们增添了新的视角;秦昊的文字十分细腻,也十分有趣,有些看完后会在心中产生小小共鸣。

虽然 我们永远无法真的 属于一个地方
但至少可以成为 它的常客
和它产生特别的关联

现在已经有那种买菜的App(应用程序)了,可以送菜上门,十分方便,很多年之后,可能就没有农贸市场了。以后小朋友看到这些照片也许会问:“这是什么?”
“这是人世间啊。”

到底是人们创造了城市呢?
还是城市在塑造着人?

陡峭的都市需要靠双腿穿梭。人们穿梭于地表之下山体之中,来往于热闹之后明暗之间。

猎奇的东西很难转化为生活,但生活的内容有一天可能会变得很猎奇。

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,莫名其妙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。我们要有作为风景的自觉。

这个城市似乎永远没有停下来休息的一天,总有一些角落拆了又盖,盖了又补,迎来送往,类似人体代谢,一觉起来细胞已不是昨日细胞,然而你还是你,城市还是城市。

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——

拍摄计划开始之后为了方便鉴理资料,必须要起个暂定名,我想到了齐豫的一首歌,叫作《答案》。
整首歌就这么几句词:
天上的星星为何 / 像人群一般的拥挤呢?/地上的人们为何 / 又像星星一样的疏远?
这个暂定名为 “答案”的计划,怂恿我去探寻一个没有“问题”的“答案”。
拿着相机出了门相当于拿着笔上了考场,却发现这道题没有题干,只有三个字 “请回答”,令人疑惑,但我想,正是某些疑惑,吸引着我去探寻一些什么。

我想对于我而言,每次的离家,无论是求学还是旅行或是其他,就像是一场没有题干的回答。我喜欢拿着相机穿梭在不同的城市,喜欢抬头看着不同城市的天空云彩,喜欢快门按下的一瞬间定格很多人的故事;我也喜欢找一家安静的咖啡馆,在本子上胡乱写写……一路上风景很好,需要用双眼和心灵共同感受。
然而往往如此我们总是忽略了家乡,然后无法避免地成为了家乡的常客。

最后用手记上的一句话作为结束:
走远一点,再回头看,我们无意间,与周身的一切都成了“常客”。这里所书写的,不仅是人与故乡的关系,嗨关乎我们的内心、关乎这个时代。

EOF